22年,努力成为中国农业科学家,了解农业,创造价值!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六省见虫,草地贪夜蛾要“卷土重来”!转基因有望用来抗虫
时间: 2020-02-24 11:17:06     来源: 农财网农化宝典

        日前,印度刚刚宣布国内的沙漠蝗灾基本结束,多位专家表示暂时入侵我国的可能性不大。
        但一波刚平,一波又起……
        随着温度的升高,去年入侵我国并定殖的草地贪夜蛾日渐活跃,发育速度逐渐加快,种群数量进入加速繁殖阶段。华南和西南地区草地贪夜蛾已度过最冷时段,目前虫源地即为周年发生区,春季可为南方省份直接提供有效虫源。
        6省见虫,玉米小麦甘蔗均有发现
        全国农技推广网消息显示,根据华南和西南省份植保部门的调查,草地贪夜蛾在云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等省(区)冬玉米种植区都有发生,云南、海南、广东等省发生普遍,部分地区虫量较高。云南和四川冬小麦、广东和广西个别县的甘蔗田出现草地贪夜蛾。
        根据初步统计,草地贪夜蛾在云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6省(区)113个县(市、区)查见幼虫,当前发生面积近50万亩,累计发生面积60.8万亩,玉米和小麦分别发生58.9万亩和1.9万亩,累计防治面积170.4万亩。
        记者从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根据各地近期调查,草地贪夜蛾主要在小麦和甘蔗上发生,幼虫发生县数41个,草地贪夜蛾目前发生面积约49300亩,今年累计发生面积77960亩,累计防治面积92300亩。受近期低温天气影响,田间发生有所抑制,一般百株虫量1-12头、高的20-50头,为害株率平均3-17%、高的达60%。
        粤西的湛江、茂名、阳江等地玉米种植面积较大,发生较重,粤东、珠三角等地玉米有零星种植,发生相对较轻,田间玉米植期参差不齐,苗期发生相对较重,田间各虫态不一,以幼虫为主。
        截至2月初,云南省累计发生49.1万亩,发生较重田块从苗期到收获期玉米均有发生,发生区域虫田率达90%以上。累计防治面积达159万亩,多数田块防治3次以上,多的达5次。四川省当前发生面积3.5万亩,累计发生4.5万亩,被害株率最高达86%。贵州仅在1块冬玉米上见虫,海南省累计发生7417亩,被害株率为2%-11%。广西最高被害株率为43%。福建检测到成虫,但未见幼虫。
        云南、西川局部麦田发生草地贪夜蛾,云南昆明、普洱、楚雄、丽江4市州8县见虫,昆明寻甸县被害株率最高达95%以上。四川凉山州最高被害株率达25%。广东和广西甘蔗田个别县见虫。
        发文、拨钱,各地积极应对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保障粮食安全,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要“抓好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防控”。农业农村部种植业工作要点突出强调要抓好草地贪夜蛾防控,要求压实防控责任,建立部门指导、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防控机制。
        2月21日,农业农村部印发《2020年全国草地贪夜蛾防控预案》的通知,要求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精神,按照早谋划、早预警、早准备、早防治要求,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时,持续推进草地贪夜蛾防治,有效遏制大面积暴发成灾,努力夺取小康之年粮食和农业丰收。
        记者从国家财政部网站获悉,2月20日中央财政预拨农业生产和水利救灾资金14亿元,其中安排草地贪夜蛾防控4.9亿元,用于支持云南、广西等2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做好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表示,将召开全省春耕现场视频调度会,对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动员,充分做好应急防控药剂、器械等物资准备,因地制宜组织开展防控,全力扑杀境外迁入虫源、全程控制虫口基数,降低本地危害损失,遏制迁出虫源,为江南江淮及北方玉米主产区减轻防控压力。同时继续加强加测普查,加强宣传培训和指导服务,加强防控督促指导,加强科研技术支撑,努力做到既有效控制草地贪夜蛾危害,又保持农药使用量负增长的良好局面。
        2月20日,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发布《关于抓好2020年粮食生产工作的通知》,提及草地贪夜蛾已在云南全省定殖繁衍,目前全省冬玉米种植区域已经普遍发生危害,虫口基数大、危害程度重。《通知》要求各地要克服麻痹思想,力戒松懈情绪,不遗余力全力防控,全面打赢2020年草地贪夜蛾防控攻坚战。
        2月19日,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发布《关于全面做好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时,全力防范草地贪夜蛾危害风险,科学打好虫口夺粮硬仗。
        要求各市州切实抓好各项防控措施落地落细,加强监测调查,不断提高防控能力和技术水平,全力控制危害损失率在5%以下,确保不大面积暴发成灾。并全力保障防控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广西同样是草地贪夜蛾周年繁殖区,今年可能进入暴发危害阶段。2月12日,广西农业农村厅发布《关于全力抓好春耕备耕确保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紧急通知》,要求要重点抓好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强春季监测防控,及时发布草地贪夜蛾预警信息,努力压低越冬虫源基数,有效减缓害虫扩散、蔓延速度,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努力保障农作物生产安全。
        转基因玉米或成为抗虫新方式
        1月21日,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发布2019年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批准清单,其中包括大北农的DBN9936抗虫耐除草剂玉米,以及杭州瑞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浙江大学联合申报的双抗12-5玉米。这标志着上述两种转基因玉米品种具备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性,可用于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但还需要通过品种审定并获得种子生产和经营许可证,才能大规模商业化种植。正常程序下市场准入审核周期约为1至2年。
        大北农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称, DBN9936抗虫耐除草剂玉米还需要农业农村部颁发品种权的相关证书之后才可以正式推广。根据新京报消息,大北农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获批的DBN9936抗虫耐除草剂玉米是2012年就开始研发的第一代转基因品种,其对草地贪夜蛾有60%的抗性,第二代转基因玉米可以做到100%抗草地贪夜蛾,已经基本走完前面的安全证书必须流程,仅剩申请安全证书这一个步骤。对于第一代品种,农业农村部三年来已对其进行了测试,积累了一定的实验数据,如果今年草地贪夜蛾危害程度较深的话,可能会加快品种权相关证书的审批。
        大北农表示,转基因玉米相较于普通的杂交玉米会增收10%-20%左右,全球情况基本一致,公司玉米转基因技术和大豆生物技术达到同等国际先进水平。大北农将参考美国转基因种子的发展经验,计划与下游种子企业合作,将抗虫抗病等性状回交至下游种子企业的品种中。具体的商业化付费模式后期公司会根据国内情况商定。